产品展示
全国艺联2024艺术新作·冬暖主题影展在上海举办,10部优秀国产艺术影片集中与观众见面
“上海是中国电影成长的沃土,是世界电影交汇之城,期待本次‘冬暖’的放映和活动能够鼓舞新片佳作,汇聚起创作者的力量,与观众朋友们相会于影院,为中国电影市场增添活力,为这个冬天带来温暖,为一直支持我们的观众带来向往。”全国艺联2024艺术新作·冬暖主题影展暨艺术电影创作研讨会上海站昨日在上海文联举办,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宁在致辞中如是说。此次影展将持续到12月31日,《追幸福的人》《再团圆》《最后的告别》《盛极一时的爱情》《百川东到海》《风起前的蒲公英》《东四十条》《雪云》《内沙》《苍山》等10部艺术影片将通过“情深意笃”“相伴成长”“一方水土”三个主题单元与北京、上海、苏州、重庆、深圳等5个城市的观众见面。
此次影展不仅将有500场放映,还会在各地设置5场专题研讨会和20余场映后交流活动。昨天艺术电影研讨会的主题是“观照世情,补益人心”,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、导演郑大圣,电影监制、编剧、策划、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红卫,《内沙》导演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弋枢,《乘船而去》导演陈小雨,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、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策展人沙丹,上海MovieMovie影城策展人秦以平围绕这一主题探讨了艺术电影创作。
展开剩余55%郑大圣以荣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的电影《我本是高山》为例,阐述了如何将真人真事加工提炼为艺术电影。郑大圣认为能进入电影的都是特殊性格的人物,而特殊性格的人物必有非同寻常的内心,对人物内心的探索正是艺术电影的创作动力。另外,他还分享了将舞剧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搬上银幕后的感悟:“电影院以后会越来越像剧场,相信艺术电影会在其中有更大价值。”王红卫一直致力于扶持青年导演的艺术创作,他对青年电影创作者提出了建议:“如果想要做好艺术电影就不要止步于文艺片,艺术电影比文艺片更宽广,艺术电影应当容纳喜剧、惊悚等更多类型元素,这样才能够以艺术电影这一个品类去推动整个电影产业发展,希望年轻一代的艺术电影作者要胆子大一点、更极致一点。”
陈小雨分享了《乘船而去》76场线下路演的故事,他感觉很幸福,这样能观察观众的表情和语气,这些真实的反馈比线上评论更精准。同时,他认为电影很有魅力,会有年轻人源源不断地进入,不断会有新鲜血液,它会一直存在下去。秦以平认为上海的艺术电影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“上海影迷的能动性很强,他们是用爱发电来为艺术电影做宣传,他们的这种努力已经让他们从民间团体转向了半官方、半专业的组织,我觉得这是只有上海的土壤才能养成的。”
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
发布于:上海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